低價策略,不是誰都能玩的起 二維碼
37
現在很多早教機構都在做低價課程,1元班、9元報課包層出不窮。很多人認為:同樣品質的產品,只要我價格更低,就更容易在市場中取勝。 真的是這樣嗎? ![]() 確實,不少早教機構利用低價策略能成功招到了很多學生,但令很多機構頭疼的是:中心利潤增長的速度越來越慢,老師離職率也越來越高,而低價課招來的學生更是越帶越少。 你們也有這樣的困擾嗎?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明明報班量上去了,業績還是不好呢? ![]() 很多人會把這個問題歸結為市場競爭太激烈,但是事實并非如此,認真總結早教機構近幾年來通過低價策略招生遇到的問題的經驗,可以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面。 一、對外無品牌 打價格戰,大部分機構的報班量雖然短時間有所增長,但利潤率卻下降不少,不僅越來越依賴于低價課程招生,而且并沒有在當地樹立起自己的品牌。 通過低價課招來的生源,很多家長其實并不是奔著機構品牌定位和課程內容來的,而是沖著低價來的。這樣反而重視課程效果的家長其實對于低價倒不怎么感冒,從而認定你們是走低端路線。 品牌一旦形成定位很難發生改變。 ![]() 沒有好品牌,在任何行業都意味著企業沒有議價能力,獲客成本與日俱增。 我們來看一個段子: -業務員:“市場上有一個小廠,價格很低,很難對付,怎么辦?” -老板:“既然這家廠這么厲害,為什么一直是家小廠,而我們卻是大廠呢?” 家長選擇你只是因為價格低。你想漲價就失去了低價優勢,當出現價格比你更低的機構,你只能把利潤空間減少,招生成本越來越高,利潤率越來越差。 單純依靠低價進行招生的戰略,機構很難把品牌做起來。 ![]() 所以說教育行業的營銷一定不是單一的只做營銷,一味的依靠低價策略去吸引客戶,還有很大的一部分比重其實是要做口碑。 早教機構在做好內部流程和品牌的基礎上,再通過如低價策略等外部營銷手段吸引家長,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 二、對內無文化 除了對外無品牌,過度依賴低價班招生還容易造成的后果是對內管理出現問題。 沒有好的品牌 員工越干越累 機構越干越沒利潤 于是機構給不出老師漲薪的空間 老師又累又看不到希望 團隊的士氣越來越差 向上的文化無法形成 最終造成老老師大面積離職 如此,中心不斷招新老師,課程專業水平還不夠,不僅續班率無法保證,而且新老師干一年左右學生數量越來越少,看不到發展空間,薪資不夠也離職了。 ![]() 士氣絕對是靠一個個辛苦的勝仗打出來的,初期的時候老師是愿意接受有一個清晰愿景但非常辛苦的工作的。 但要是120%努力了還沒有好的結果,愿景80%的人都達不到,團隊的氛圍就會出現較大的問題。 團隊的人心只要散了,再多的檢查和要求也會無濟于事,不從頭建團隊根本無法扭轉這個問題。 有的機構越做越輕松,有的機構越做越累,在這個贏者通吃的時代,只有戰略定位清晰才能進入機構發展的正循環。 用一句爛俗的話作為結尾時刻提醒自己: 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,掩蓋戰略上的懶惰。 也有很多人會疑問,目前競爭對手在用低價策略,吸引了很多家長報課,品牌口碑這些長期打造的工作救不了近火,目前要怎么才能在價格戰中保持機構穩定發展。8月23號晚上,如何應對競爭對手的低價策略?》早極客微課堂,教你如何應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