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太小不能上早教?過度保護正在毀掉你的孩子! 二維碼
51
科幻劇《黑鏡》第四季里,有這樣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。 主人公瑪麗,是一名單親媽媽,從小被父親不細致地照顧下痛苦地長大。女兒薩拉是她的唯一的孩子,也是她的命根子。在女兒3歲那年,有一次她在公園里追著貓到處跑,差點就走丟,把瑪麗嚇得半死。 害怕孩子再次走丟,瑪麗帶著女兒去一家科技公司,在女兒腦中注入一種納米級微型設備,然后瑪麗就可以通過控制器,隨時定位孩子的位置,監控孩子的呼吸、心跳、營養狀況。 甚至還可以開啟“自動屏蔽模式”,讓女兒遠離對她成長不利的信息。于是,電視里出現了暴力鏡頭,觸發屏蔽模式,女兒視野變模糊,自動打上馬賽克;連中風摔倒的外公、外公去世在墓前悲傷哭泣的瑪麗,在女兒眼中也自動打馬…… 女兒的生活環境,從此變得干凈無污染。她不知道什么是血腥、暴力,也不懂得什么叫悲傷、恐懼。可屏蔽得了負面信息,卻屏蔽不了女兒的好奇心。在學校里,同學們圍觀一個血腥視頻,女兒只能看到馬賽克,她不甘心,讓同學給她講述視頻內容;她還開始自殘,拿鉛筆猛扎自己的手指,想看清楚流血到底是怎么回事。 意識到了負面問題,瑪麗趕緊關掉了“屏蔽模式”。但屏蔽模式,對于她女兒已經造成了永久性的影響:她變得對禁忌的東西好奇心旺盛,也更敢于去突破底線、尋求刺激。 隨著女兒逐漸長大,問題也越來越多:她想要逃脫母親的掌控,就經常性撒謊;為了尋求刺激,15歲她就和男友滾床單;甚至出于好奇,開始吸毒…… 瑪麗得知以后,大為憤怒,母女兩大吵一架,結果女兒痛打了母親一頓,打得臉上鮮血淋漓。最諷刺的是,從頭到尾媽媽的目的都是保護女兒的安全,但在劇的末尾,Sara離家出走,在公路上隨意搭上一輛陌生人的卡車遠去了,帶著一大片的未知和危機。 雖然只是一個編出來的科幻故事,但是戲如人生,所有的素材都是來源于生活。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雖然不像影片一樣運用了高科技,但是卻用其他方法,比如設置門禁、視頻聊天、通過孩子身邊的朋友、將孩子托給認識的人照顧等,來監控、“保護”自己的孩子,某種程度上與影片的瑪麗又有何區別? 愛之太殷,憂之太勤 這世界從來都是公平的,苦盡才有甘來。那些沒有受苦便得到的甜,總有一天要還回去。 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會給孩子多方面影響。 1. 對孩子身體成長造成影響 家長因為擔心孩子運動受傷,減少孩子大幅度的體育活動,導致孩子缺乏鍛煉,身材瘦小,體弱多病。 2.會抑制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是一張白紙,他對著世間萬物都應該充滿好奇。居里夫人曾說:好奇心是學習者的第一美德。有好奇心才會驅動學習心,但是父母為了保護孩子,這也不讓碰,那也不讓玩,使得孩子對新奇的事物產生恐懼心里,不愿嘗試。 3. 弱化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小伙伴,如果家長對孩子受傷有過激的反應,那么其他小朋友看到會覺得害怕,不敢和您的孩子一起探索游戲的新玩法。長此以往,社會交往能力受到影響,同時也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。 4.孩子失去應對危險的能力 很多家長都喜歡在孩子蹣跚學步時,把桌角包起來,抽屜封上,因為擔心孩子受傷;當孩子哭訴被欺負時,家長出頭去找對方理論。家長總喜歡在孩子幫孩子規避危險或者解決危險,雖然在當下孩子是安全的,但是家長能保護孩子多久呢? 其實孩子就像一棵樹,只有在其成長的過程中不斷修剪,樹木才能長的挺拔。如果,因為不忍心,就不去剪掉橫生的旁支,任其瘋長,早晚世界會以一種更殘酷的方式幫他剪掉。 父母給孩子最深沉的愛,應該是放手 紀錄片《狐貍的故事》,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.7,講述了一對相愛的狐貍,初春時,狐貍媽媽誕下5只小狐貍,爸爸媽媽對小狐貍精心呵護和教養,但到了初秋,狐貍爸媽帶小狐貍來到一片草木茂盛、小溪流水的地方,圍著孩子們轉了兩圈,然后頭也不回地向遠處飛奔而去……他們把自己的孩子,狠心地“扔”在變幻莫測的草原,留給他們的只是生存的本領。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,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,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,父母真正成功的愛,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,這種分離越早,你就越成功。 明智的父母不是幫孩子生活,而是教孩子生活。 1.傾聽孩子的煩惱,分析問題所在,引導解決問題。 2.鼓勵孩子接觸新鮮的事物,幫助孩子領悟知識。 3.通過較為可控的方式讓孩子觸碰危險,使其有概念,幫助避免危險。 4.創造交友空間,通過與不同小朋友玩耍,分析過程,幫助孩子養成“擇善而從,不善則改”的習慣。 “家長”不只是一個名詞,它是一個肩負重任的未來創造者,你的孩子如何,全看你的創造理念,因此作為家長,你的一言一行一定要足夠專業,足夠正確,否則將對你的下一代造成巨大影響。 微信搜索“早極客”公眾號 給你更多早教干貨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