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19中國幼教公益論壇上,廣東省早期教育行業協會首批專家,臺灣地區著名教育實戰家,廣外藝大學客座教授勞崧益老師作了關于《探究民辦托育的市場需求與運營風險》主題演講。
早教是一項服務業。早教行業的本質是服務,配合專業的指導課程。有些不規范的課程操作其實對嬰幼兒是有風險的,課程體系的實踐需要遵循兒童身體發育、兒童成長敏感期等規律。純托育:0-2歲(入園年齡);2個月~3個月大即可入托純托育;以保育為主,教養融合;集體教養方式;無專業課程,溫暖的生活學派專業托育:0-4歲(入園年齡);5個月大入托;以專業課程服務為主。優質托育課程講究氛圍,釋放孩子天性,自由玩耍活動,音樂熱鬧活潑。美吉姆的核心課程在于對小朋友的體能鍛煉,講究專業性,有自己的紀律哲學。關于早教,我們都知道,生命早期的神經系統,特別是大腦的可塑性大于生命的晚期。神經系統的可塑性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,因此,教育干預的效果也會隨年齡的增長而下降。早教行業的本質是服務,配合專業的指導課程。有些不規范的課程操作其實對嬰幼兒是有風險的,課程體系的實踐需要遵循兒童身體發育、兒童成長敏感期等規律。國內早教機構的發展目前是在迎合市場需求,而市場更認可專業的產品及服務。一線城市早教品牌競爭激烈,部分二三線城市,很多人不明白早教的作用和意義,存在盲目從眾的消費行為。相信在不久,早教會像上幼兒園一樣成為剛需。在這個時候進入到早教行業,是一個恰當的節奏。幼兒園園長和投資人在行業深耕多年,其機構自然會帶著“調性”和“風格”,在尋找合適的早教品牌時,還是要切合自身的特點,有利于資源相互融合與助力。目前我國有3歲以下(不含3歲)嬰幼兒5000萬左右,而照護服務供給不足。有調查顯示,目前嬰幼兒在各類照護服務機構的入托率僅為4.1%。近80%的嬰幼兒是由祖輩參與看護和照料,社會普遍反映家庭嬰幼兒照料負擔較重。老人退休年齡的延遲,隔代教育觀念的差異、保姆帶孩帶來的安全隱憂等,讓很多夫妻主動選擇將孩子送往托育機構,幼兒托育已經成為中國家庭的剛需。機會,永遠是與風險同行。往往機會越大,風險就越大。托育與幼兒園相比,因為服務對象的不同,教的內容會更少一些,看護的比重會更大,所以對從業人員的責任心會提出更大的要求。同時,重視師資培訓、保育培訓的機構將會贏得口碑、贏得市場。對于一個門店而言,定位是永續經營的必要條件。因為定位意味著源源不斷的客流、錢流。托育中心主要是解決雙職工家庭"孩子沒人帶"這個難題的,那么接送孩子越方便的托育中心,就會越受父母歡迎。因此,托育中心選址時就要考慮距離以及交通是否便捷,以減輕父母的接送負擔為基礎。托育在一二線和三四線城市中的發展程度不一樣,需要在三四線城市做更多本地化的考量。眾所周知,托育行業服務的對象主要為0—3歲的嬰幼兒,其認知能力差、抵抗能力弱,所以托育中心經營者更應該重點選址問題,提前規避一些危險因素。由于早期教育引自西方,缺乏經驗和專業指導,幼兒園或者國外早期教育的課程,就被直接照搬到早教中心,西式的教育理念,更加倡導自由、個性、鼓勵創造性;而中式的教育理念,更加倡導禮儀、秩序感的培養。專業化的師資人才嚴重不足,整個行業存在數以百萬計的專業人才缺口,這也影響了托育服務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。一些早教機構對教師隊伍的管理存在嚴重的不合格現象,對教師素質沒有明確要求,沒有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。這嚴重制約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,無法形成穩定的教師資源團隊,這樣的早教機構自然會影響整體教師團隊素質的提高,和機構的辦學質量。安全是幼兒成長過程中最大的需求,因此在規劃環境時應以兒童的角度來檢視一切設備的安全性。光線充足、室內空氣對流,并且提供兒童充足日照。應有足夠的室內外空間,讓幼兒探索,滿足幼兒身心需求。食具應選易清洗材質,耐高溫殺菌處理,避免疾病傳染。托育機構的物理環境是幼兒最重要的老師。在托育中心,他們接觸并學習到不同的色彩、形狀、聲音等因果關系的認知。因此,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交流是幼兒主要的學習方式,進而在環境上做出相應的變更與調適順應幼兒的興趣和需要,以促進他們的成長和學習。